【奋力拼搏】奉献无悔 让天津公路人的精神永传边疆

新闻ID:035583801作者:闫虎成2018-05-25 19:34

  “老曾呀,待人和善,工作兢兢业业,干事沉稳,敢于担当,而且从来不提任何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

  “曾总,为人老实低调,每年都能在科研方面拿几个响当当的奖项。”

  这是天津市公路处领导与职工对副处长曾水泉同志的评价。话虽直白简单,却让人越发的想知道这位工作生活中很平凡、却扛起天津公路科研攻关之鼎的老曾同志,却让人越发的想了解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主动请缨援疆的共产党员的情怀。

  他是一粒坚实的铺路石子

  老曾,1984年20岁时,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公路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天津公路系统工作。与他同辈的老公路人,一提起这位与他们并肩工作30余年的老同事,都会由衷地翘起大拇指:高材生、老实人、科研专家。多年来工作生活的点滴,凝聚成这些老同事们对他毫不吝啬的评价。

  自参加工作起,老曾同志从普通的技术员干起,先后担任过工程质量监督站副总工、总工、副站长,公路处科技科副科长、科长,直至2012年担任公路处副总工程师至今,一步一个脚印,无不印证着他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他先后主持监督津保、唐津、京沪(天津北段)、津晋、威乌、津蓟延长线等高速公路,合计150公里,总投资达80多亿元;外环线、京津、疏港、津港、津沽等干线公路新建、改建工程50多项,其中2项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余项获市级优质工程奖,38项获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金奖;主持或参与编写《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实用手册》、《天津市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天津市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等技术手册和地方标准规程6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委局级科技进步奖8项;作为部专家参加交通部组织的公路检查和鉴定验收工作;和同志们共同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和路网管理与应用处置系统,全面建成了公路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实现重点路段网络覆盖。这其中每一项工作,无不诠释着他对公路事业的追求与拼搏。

  正是由于老曾同志突出的工作业绩,1993年29岁时他被破格评为工程师,1996年32岁又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个顺应“互联网+”潮流的公路科技研发应用体系不断换发新的活力。

  他是一面流动的红旗

  老曾同志不仅业务精,能力强,他的理论修为更精,党性更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朴实的话语,略带犟劲的秉性,都始终彰显着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用心干、多奉献的党员本色。他不善言辞,就像一面流动的红旗,润物无声,引领无形,飘扬在哪儿,哪里就是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作为负责全市普通公路科技、信息、技术工作的公路处副总工兼科技科科长,老曾每年都负责大量的工程方案审查和科研立项等工作,每一个参与的单位都想让自己的项目通过审查,让自己的科研课题被市公路处立项,老曾不仅要顶住各方的人情关、朋友关、同事关,而且还要在众多的项目中科学选出代表天津公路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优秀科研课题,其压力和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为此,在养护、工程、路政等项目方案审查中,他对每一项审查任务,时刻做到坚持原则不放松,只认标准不认人,常常因为一点点的问题,讨论的面红耳赤,热火朝天,较起真儿来犟到底,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犟老曾”的雅号。正是老曾同志的犟劲儿,确保了他审查过的工程项目,没有在施工方案制定环节出现过任何问题。也正是这种犟劲儿,保证了每年科研立项课题的量与质。尤其是在G205天津段改造示范工程中,面对着异常紧张的迎检形势和众多的拟申报科研课题,他始终保持犟劲儿,认真分析交通运输部关于示范路的迎检标准和天津公路实际情况,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公路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理念,力排众议,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确定并高效组织开展了安全设施、路网规划、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计12项具有天津公路特色的创新课题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国道改造工程创新示范效应,为我市公路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示范新模式、新成果,受到了交通运输部验收专家组的高度好评。

  工作中,曾有人善意的提醒过老曾:别太较真了,顺水推舟就可以了。老曾总是回报以淡淡的一笑说:尽自己的努力吧。这看似尴尬而又真实的回答,看似简单的微笑,却道明了一位公路党员对责任与追求的理解,对事业的尽职与担当。言谈之间,虽从不言及责任,然言行之中,早已对责任和担当做出了自己真实的诠释。

  他是一位谱写新时代“出塞曲”的公路人

  53岁的老曾,转眼已经在公路系统工作了33年,不知不觉间一根根白发悄然爬上了他的鬓角。2015年8月份,老曾同志向党组织主动提出援疆。这让同事们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正常,惊讶的是53岁的他就不怕身体吃不消吗?大家都为他担心。正常的是他坚守的信念和情怀决定了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家相信老曾的不懈追求,多年的工作,责任早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

  援疆期间,老曾在新疆北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挂职担任副总经理。他积极发挥专业特长,针对公司引进的西北最大的旋挖钻机,对卵石层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及打入预制砼方桩施工工法进行整理总结,注重企业专业技术方面的积累发展,并准备向相关管理组织申报企业工法。2016年伊始,他远赴公司内蒙古乌审旗蒙华铁路项目工地,帮助解决现场打桩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难题。工程地处毛乌素沙漠区,项目上年青技术人员比较多,对在砂质地层中打桩施工缺乏经验,确定技术处理措施时也是犹豫不定。他到项目后,通过分析现场的地质情况,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等,对较难解决的技术难题,还及时向天津市原单位老专家请教。并同技术人员一起从砼方桩的预制、打桩设备的选型、工艺流程安排、施工操作方法的选用、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施工验收程序等方面探讨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打桩施工技术保障措施,并经现场多个施工点打桩验证后施行。通过这次现场技术服务,保证了现场打桩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还帮助指导年青技术人员提高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技术工作水平。蒙华铁路项目工地环境比较艰难,现场经常是漫天的风沙,每天从工地回到住处,头一件事就是清理身上的沙子。由于条件艰苦,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也只洗过一次澡。

  援疆期间,他还积极响应兵团在援疆干部人才中开展的“六个一”活动。向家庭遭遇困难的蒙华铁路项目年青技术人员陈智国捐助,献爱心献温暖。同公司蒙华铁路项目部技术员张峰山交结为基层朋友,并前往项目驻地,加强交流帮带,促进信任和工作成长。同第一分公司试验员土家族职工冉惠芹一家结亲,通过结亲形式,积极融入当地,通过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关心问候,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这支支援建工师人员的队伍中,曾水泉同志年龄最大,他时刻以“老大哥”的身份,团结维护着这个小团队。在公休日,他经常组织这个小团队开展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有时,还组织大家带着各自采买的食材聚在一起做一顿集体会餐。通过这些活动,使这些远离家乡的援疆人不再有离家的孤单。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谈论工作、生活、思想情况,一人有事,大家都帮忙出主意想办法,使大家都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每当有人谈起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时,大家也都会为他感到由衷地高兴和鼓舞,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都离不开的欢乐有趣热情向上的小集体。

  老曾同志并不比我们伟大,但这一种作为,已经让我们敬佩。他不高的个头,却满负着正能量,踏出的步伐踏实有力,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