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天气格外寒冷,走进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广场上“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的雕塑格外醒目;楼群间,身着红马甲的平安志愿者正在巡逻;社区活动室里,文化志愿者们正在以快板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爽朗的笑声不时回荡着,一派温暖祥和……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亲临和平区朝阳里社区作出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指引航程。
三年来,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全域志愿服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一批特色亮点,用扎实实践着力建设“发展高质量、生活高品质、城区国际化、管理精益化、治理现代化”的新和平。
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嗬,孟大爷,您今儿个怎么自己溜达来了,天这么凉,您打个电话,我们去接您!”
“嗨,不用不用,就在家门口,一下楼走两步就到了,咱还没老到用人接呢!”
在和平区南营门街助浴中心门口,孟大爷和中心工作人员寒暄起来。
老人洗澡这件“难事儿”,在和平区不再难了。
去年上半年,和平区的社区干部在“和平夜话”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走访时了解到老人的洗澡难问题,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调研,邀请专业人士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共同提出“解题思路”——建立南营门街老年助浴中心,同时举一反三,将助浴服务纳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支持范围,困扰南营门街1200余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洗澡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助浴这件“小事”折射出的是和平区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的“大情怀”。三年来,和平区民政部门通过打造“一基地一平台”、构建“三重体系”、实施“三大工程”等举措,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建成了“和悦家”综合养老服务基地,突出智慧养老、组织孵化、机构监管、新兴服务、产业推广五大功能;打造“8910”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了“89108910”服务热线,为2500余户困难老人安装了应急呼叫五件套;建成了4家“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成了一级老人家食堂14家、二级助餐点64个,实现了助餐服务全覆盖;推动适老化改造进小区、进楼门、进家庭,安装了1162个适老化扶手……
“未来,我们还将把为老服务工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用一件件实事,一点一滴的变化,全力书写和平区为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沙建武说。
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见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时,她正在梳理今年新成立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温馨家园”助老志愿服务队、“军辉溢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众多志愿服务团队,以及“绿邻居”垃圾分类宣传、老年食堂志愿送餐等一大批志愿服务项目,在苗苗的案头汇集成几本厚厚的底册,这些底册,绘就了居民生活的幸福底色。
30多年前,新兴街朝阳里社区13位居民在社区党支部的组织下组成邻里互助小组,点燃了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时至今日,和平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1万人,每3位常住居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从送煤送菜送炉具的‘老三送’,到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的‘新新三送’,如今‘15分钟志愿服务圈’已经在和平区形成,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了现实。”苗苗自豪地介绍道。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多年来,和平区着力织密“两张网”,扎实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着力织密退役军人“就医保障网”。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983医院和平院区,建成天津市首家退役军人医院——“和平区退役军人医院”;2020年起为近300名重点优抚对象定制医疗商业保险;自2019年开始,每年两次开展大病致困救助,三年来为928人次发放大病救助金158万元……
二是不断织密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网”。制定了失业退役军人信息核查机制,及时发现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接企业;借助和平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势,在“24小时就业超市”开辟退役军人专场板块,三年来累计开发适宜岗位1500多个;举办线下招聘会11场,线上招聘会56场,招聘信息精准推送给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及家属……
“未来,我们还将重点搭建就业创业、医疗服务、养老、信息、社会化工作、军休服务、双拥共建‘七个平台’,扎实推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慧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