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近日,《经济日报》、《今晚报》、津云、津报观察等媒体纷纷报道党的二十大代表、红桥区委书记李清紧扣报告谈感想说体会话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月21日,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说,“十年来,红桥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决打赢棚户区改造、创文创卫、招商引资、安全稳定‘四场硬仗’。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0月21日,今晚报)
实施生态立区 提升生活品质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党的二十大代表、红桥区委书记李清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要求,认真记录下来。
李清告诉记者,近几年,红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天津市文明城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现在,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9.2%、绿地率33.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2平方米,全区优良水体比例100%,2021年PM2.5较2016年下降了43.8%,南运河红桥段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他表示。
“红桥区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积极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更好回应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紧盯PM2.5等大气质量指标,加大治理力度。同时,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并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李清表示,红桥区会继续巩固创文创卫成效,让绿色宜居环境成为红桥的“金字招牌”。此外,大力宣传推广低碳生活,引导企业绿色化改造。巩固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成果,确保城区市容环境常态优良、品质不断提升,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感。
(10月20日,津云)
党的二十大代表、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说,红桥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区44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棚改清零胜利完成,共计73.77万平方米,15万群众直接受益;民生保障兜紧兜牢,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1.8亿元。
(10月20日,津云)
党的二十大代表、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红桥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努力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持续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群众就业、救助帮扶等工作,不断提升民生工作的温度、力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双减’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围绕‘一老一幼’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0月21日,津报观察)
加快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二十大代表、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红桥区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全区44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李清说,5年来,红桥区坚决打赢棚户区改造、创文创卫、招商引资、安全稳定四场硬仗,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达到新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天津市文明城区,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新征程上,将坚定不移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个一”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加快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大力发展都市型产业,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此外,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困难帮扶、低保救助等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社会局面,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