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8日),《今晚报》报道公安红桥分局围绕近期侦办的几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揭穿不法分子的“真实面目”。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侵犯了群众的财产。公安红桥分局围绕近期侦办的几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您揭穿不法分子的“真实面目”。
网上兼职遭遇刷单诈骗
近日,家住红桥区的张女士在某视频软件上收到一条私信,对方问其是否对干配音兼职感兴趣。一番沟通后,张女士有些心动,想赚点外快。对方给张女士发来一个网址,让张女士点击链接下载某软件。随后,一个自称配音公司工作人员的人在软件上将张女士加为好友,并告诉她在做兼职前要先在该软件上为别人的配音作品打赏,然后才能分配任务。张女士信以为真,接连打赏了千余元后获得了第一个配音任务,且很快收到报酬。这让张女士坚定了通过配音兼职赚外快的决心。不久后,对方告诉张女士有一个价值1200元的大单。为赚取这笔不菲的收入,张女士立即按照对方要求,为指定配音作品进行了多次大额打赏,然而打赏后对方不但没有为她分配新的配音任务,还要求她继续打赏。张女士感觉自己被骗了,遂选择报警。
接报后,公安红桥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立即开展调查,发现戴某某(男,32岁)和陈某某(男,26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过缜密侦查,民警成功将二人抓获。经讯问,戴某某和陈某某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两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红桥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提示:刷单诈骗种类多样,不法分子往往以兼职的名义诱骗受害者,以小额返利为诱饵吸引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行为都是诈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想做生意落入“双簧”陷阱
近日,市民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问她是否做建材生意,并说其想购入一些建筑材料。刘女士询问对方如何获知她的手机号码,“买家”告诉她是朋友介绍的。刘女士做建材生意多年,确实有很多单子都是客户介绍的,所以没起疑心。随后,刘女士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将货品的实物照片发给了对方。双方商议了建筑材料的价格,对方还让刘女士草拟了一份购销合同。过了两天,对方联系刘女士称施工还需要其他建筑材料,但他和卖家没谈拢价格,希望刘女士帮忙联系卖家买下材料,之后会将两批材料的钱一并付给刘女士。刘女士欣然接受,并添加了对方介绍的“卖家”微信,按照“买家”要求的价格与这名“卖家”进行商谈,双方很快达成交易意向。购进建筑材料的货款一共需要78000元,刘女士一时没有这么多资金,就跟“卖家”协商先付40000元,等货到了再付剩余部分,对方爽快地同意了。然而,当刘女士将货款转入“卖家”指定银行账户后,却发现“卖家”和“买家”都联系不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都被对方拉黑了,这才发现被骗。目前,警方正在侦办这起电信诈骗案件。
警方提示:骗子往往会通过诈骗话术诱骗受害者按照他们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走进陷阱。当有陌生号码主动联系你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先确认对方身份,不要随意给他人转账,如有疑惑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