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天津  经济  微视  网络法治  文化  热点  政情  Hello Tianjin  体育  娱乐  荐读  工作室
炫闻  乐活  财经  教育  科技  文旅  健康  时尚  房地产
+更多
 

【红心习理•理论及时语】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

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红桥区融媒体中心  2023/08/09


图片

  学习达人们,快来跟随本期“理论及时语”学习吧!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怎样读懂这份半年报?本期“理论及时语”梳理《人民日报》推出的系列评论文章,带大家读懂经济运行的“形”与“势”,凝聚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的信心与力量。

图片

  【权威解读】

  乘势而上,巩固回升向好态势(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①

  白弈非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24日 第05版)

  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

  “今天巫山枝头,明天百姓桌上”。进入7月,一架架满载巫山脆李的“脆李专机”从重庆市巫山县飞往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从去年的每天1班到今年的每天2班,运行周期由去年的15天增加到20天,“脆李专机”的“扩容”,既折射持续扩大的国内需求,也映照着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态势。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充分表明我们国家具有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能力。

  读懂中国经济,既要关注增速,也要分析结构、质量。从增速看,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快于去年全年的3%,也快于一季度的4.5%,回升态势明显。从结构看,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产业、消费、投资结构在持续优化。从质量看,高技术行业增势良好,新产业成长壮大,新业态持续活跃,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综合看,环比增速连续4个季度增长,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这都表明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读懂中国经济,也要放在全球视野里观察。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GDP同比增速都在2%以下,即便考虑到二季度情况,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是主要经济体中较快的。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回升向好、物价平稳、金融稳定的发展态势,半年报成绩来之不易。近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经济如何,企业有发言权。读懂中国经济,外资企业是一个重要视角。今年以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户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在天津市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阿斯利康与山东省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众多外资企业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越是复杂的局面,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大国的经济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也只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一个国家的经济才会更加强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经济航船定能越过激流险滩行稳致远。

  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②

  周人杰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25日 第05版)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半年报交出了一份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的就业成绩单。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得益于经济恢复向好。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就业扩大的物质基础,就业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去年明显加快。6月份城镇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25岁至59岁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4.1%,已经低于2019年水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有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说明随着经济恢复,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意愿在增强。可见经济恢复向好,促进了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也得益于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今年以来,河北发布17条稳就业政策,开发设置临时性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江苏为用工规范、稳岗效果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稳岗扩岗类贷款约435亿元;云南将吸纳就业补贴范围扩大至所有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增加受益主体418.71万户……各地出台的举措,为稳定就业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加大就业帮扶助企稳岗,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能为就业稳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也应看到,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稳就业,经济发展是根本。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对扩大就业带动明显。科创企业、高新企业,以及就业容量大的新业态发展向好,也有潜力释放出更多新岗位。从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既有利于稳就业,也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

  稳就业,政策保障需护航。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落实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直补快办”,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就能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稳就业,服务帮忙畅渠道。把促进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就业服务,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面;聚焦残疾、低保家庭等困难人群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落实落细各项服务,可以助力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我们定能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扩大开放,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③

  罗珊珊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26日 第05版)

  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凸显了韧性,呈现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

  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10条汽车运输船的大订单让船坞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带动汽车运输市场需求高涨,折射中国外贸的活力和潜力。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凸显了韧性。尽管外贸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且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贸呈现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新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当前我国外贸的“含金量”,也形成了新增长点使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新产品塑造新优势。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相比于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出口“老三样”,“新三样”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的特点。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出口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中国智造”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将为出口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新市场开辟新空间。在浙江宁波,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在湖南长沙,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激发中非经贸合作更大潜力;在广西南宁,将于9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蓄势待发……一场场经贸盛会,见证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既扩大了贸易朋友圈,也拓展了外贸增长空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这启示我们,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必须加快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跨境电商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也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背景下,跨境电商以其低成本高效率,使一大批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助推中小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大市场。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进一步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不断创新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能进一步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持续挖潜,消费恢复态势好(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④

  林丽鹂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27日 第05版)

  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消费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潜力巨大

  早上7点,在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C区水产市场,150多家专售小龙虾的批发商户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一家批发商户做了个对比,他家档口今年平均每天出货3000多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小龙虾销售的火爆,成为消费恢复向好的生动写照。

  出行游玩增加了,亲友聚餐频繁了,可感可触的日常生活印证着消费总体呈现较快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52.9%……各行各业的消费,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助推经济回升向好。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总的来看,上半年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恢复态势向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国际上一般认为,疫情过后消费和经济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经济循环、消费等已出现积极好转,实属不易。从全年来看,支撑消费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特别是,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一些新趋势,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有支撑、有基础、有条件。

  优化供给点燃消费新亮点。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10.5%,均保持较快的增速。此外,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绿色智能产品、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绿色消费、智能产品消费正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制造业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才能更好满足消费新需求,助推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创新服务激发消费新潜力。天津市在老洋楼里打造沉浸式戏剧展演,四川省成都市推出“火锅巴士”,贵州省贵阳市建设星空露营基地……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7%,出行类和接触型消费增势较好。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现代服务业才能更好满足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继续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场景、创造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消费潜力将被更充分地挖掘。

  乡村市场拓展消费新空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6个百分点。得益于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农村市场升级类消费潜力正有效释放。农村既有追赶城市消费的新需求,也有产业下沉催生的消费新空间,还有城市居民入乡消费带来的新增量。加快挖掘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消费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潜力巨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必能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激发更大发展动能。

  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⑤

  于 石 《人民日报》(2023年07月28日 第05版)

  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翻开半年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成绩单亮眼。被誉为中国“争气机”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示范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航成功,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振奋人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今年上半年,高技术生产彰显韧性。“神舟”升空、大飞机首航,带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航空航天铝材产量增长23.3%;智能消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相关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4.1%、58.0%。创新发展动能积聚增强,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上半年,我国半导体有关生产设备的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0.9%、46.5%。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就能持续获得新动能。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8.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0.4万件,同比增长23.3%。传统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升级,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34.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了27.4%。创新型企业较快增长,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折射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汇聚新优势。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今年7月,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一批来自上海本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登场亮相。从制定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到编制实施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一系列举措,为人工智能开发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强根固本。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创新促发展,改革添动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释放创新活力,中国未来可期。

  脚踏实地,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⑥

  刘志强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1日 第05版)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富有“含金量”的半年报,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信心

  翻看中国经济半年报,一个高频词引人关注——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量、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5%、1.6倍,还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46.4%、53.1%。中国连续8年保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彰显中国制造的不凡实力,见证实体经济的稳健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较快增速,与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密不可分。富有“含金量”的半年报,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信心。

  信心,来自表现亮眼的“大家伙”。今年以来,从高铁、飞机等运输装备到起重机、盾构机等工程机械,从钻井平台、储油平台等能源装备到收割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有力支撑了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3.9%。下一步,发挥好装备制造业规模大、覆盖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链补链延链,实体经济基础会更实、底盘会更稳。

  信心,来自动能强劲的“大马力”。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1.0”发布,一系列先进通信芯片、车规级芯片相继问世,新技术加快涌现;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新产品加快推广;家电、服装等行业创新推出大规模定制、共享制造等模式响应市场需求,石化、冶金等行业实施产销一体化运营、跨工序质量管控等举措促进质效提升,新模式加速落地……广大经营主体点燃创新引擎、加快转型升级,让实体经济结构更优、水平更高、动能更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体经济将收获更强动能、迎来更多新的增长点。

  信心,来自空间广阔的“大市场”。“大健康”“可持续”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电动自行车、冰箱、空调等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有力撬动了订单增加、生产升温。从长远来看,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绿色低碳转型等加快推进,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创造广阔需求。从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到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再到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循环将更畅通、活力将更充沛。

  成绩可贵,未来可期。脚踏实地、坚守实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必将更加根深叶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⑦

  邹 翔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3日 第05版)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前不久,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折射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实步伐。

  绿色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的“含金量”较高,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增强。从环境质量数据看,上半年我国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较高水平,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5G基站单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的“含绿量”彰显增长的“含金量”,标注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转型不仅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也赋予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引领下,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8.1%,产业相关的绿色材料供给增加,其中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89.1%、86.4%。新能源汽车“扬帆出海”,与之相关的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53.1%。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就必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

  在安徽宿州,漂浮式光伏电站让“废水”变成全新的电站载体,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的“变废为宝”;在宁夏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力技术创新,实现了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转变……放眼神州,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产品、绿色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抢抓新动能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定能积蓄澎湃的绿色动能。

  扩大内需,打开增长新空间(人民时评)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⑧

  燕 陆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07日 第05版)

  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

  “车身小巧、充电方便,买车还能享受5000元优惠。”最近,家住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的王东燕花费不到5万元,购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车,“1公里电费只需4分钱,续航里程也够用”。这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落地、有力撬动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取得实效的具体例证。

  上半年,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翻开半年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一项项释放暖意的指标,折射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只有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流动的中国才能迸发出巨大活力,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今年以来,各地体育赛事、演唱会、戏剧表演等文体活动增多。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8.5%,全国电影观影人次增长51.8%。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可感可知的生活,印证着国内需求的稳步复苏。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才能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不断升级的过程。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落地,到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家居等消费,到各地积极举办消费季、发放消费券……各地区各部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疏堵点、破卡点,建机制、畅循环,以需求牵引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让中国经济不仅扩容了“量的优势”,也提升了“质的优势”。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只要我们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就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定能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比利牛斯山脉冰川加速消融 专家警告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
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0级地震
日韩紧张应对“卡努”过境,韩媒预测“最大风力足以使火车脱轨”
哥伦比亚毒枭乌苏加被判处45年监禁
美国最高法院恢复政府对“幽灵枪”的限制法规
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宣布取消前总理伊姆兰·汗未来5年竞选资格
我国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星
 
天津这辆铛铛车变身咖啡店 走红网络
Citywalk成年轻人新宠!在天津这样walk
大爱!天津这对夫妇30年义务赡养14位孤寡老人
天津“00后”陪诊师:做患者的陌生“家人”
 
战洪峰 防洪灾 保安全 保稳定|巡堤、巡村、喂鸡……95后“小书记”守护天津离洪水最近的村
战洪峰 防洪灾 保安全 保稳定|人在,家园就在!实地探访西青区第六埠村
战洪峰 防洪灾 保安全 保稳定|永定河上唯一的女巡堤员:有我们,请放心!
《大家说理》:促消费 扩内需 保稳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177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