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发展网、天津发布、《天津日报》、天津广播、津云、《每日新报》、网易新闻、腾讯网、新浪、搜狐等媒体报道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红桥区天津西站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充分释放“轨道上的京津冀”带来的同城效应。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网)
(中国发展网)
(天津发布)
(《天津日报》)
(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
(天津日报微博号)
(天津广播)
(津云)
(《每日新报》)
(网易新闻)
(腾讯网)
(新浪)
(搜狐新闻)
待启动开发的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天津西站核心商务区一角
流光溢彩的天津陆家嘴金融广场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新两翼”建设,助力河北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近日,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红桥区天津西站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充分释放“轨道上的京津冀”带来的同城效应。
《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商务载体资源有力拓展,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功能体系基本健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作用有效发挥,链接“三北”和联通国际的综合开放枢纽功能初步显现。
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主导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税收贡献大幅跃升,综合开放枢纽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一核两带三组团”发展格局
据悉,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将聚焦数字经济、研发设计、商务服务、高端商贸等重点产业,按照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的功能定位,打造“一核两带三组团”发展格局。
“一核”,即天津西站核心商务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主要承载综合交通枢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示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先导区等功能。
“两带”,指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和滨水生态文化带。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重点承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等功能,;滨水生态文化带,重点拓展文化旅游功能,包括子牙河、北运河及河流沿线的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西沽公园、桃花堤、北洋大学堂旧址等节点。
“三组团”,包括西北角金融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大胡同商贸和文旅聚集区和优质体教融合区。
五大重点任务
全面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主要包括强化区域高铁枢纽功能,持续优化天津西站高铁车次,积极协调天津西站往返大兴国际机场车次与机场航班有效对接,大力推进“空铁联运”“高铁货运”试点;做强航空服务功能,打造“没有机场的航空服务圈”,培育航空服务业及其配套产业,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在天津西站建设城市航站楼;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公共交通枢纽功能,构建立体道路交通体系。
增强产业聚集引领能力
将重点培育总部企业集聚优势,提升商务服务发展质效,打造数字经济和研发设计产业集群,共建共享同城化商贸中心,引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等高能级贸易主体,支持行业带动力强的进出口企业、电商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同城商务区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
提高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能级
将高标准建设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加快推动光荣道科技产业园核心区Ⅱ期建设,支持河北工业大学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有序布局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城市文化和秀美生态吸引力
将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新天地,整合北洋大学堂旧址、桃花堤等文旅资源,展示天津历史文化底蕴,形成“津卫文化”属性元素集中体验地;同时,擦亮滨水文化生态金名片,加强大运河沿线旅游景区与现有道路路网衔接,提炼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
立足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动能
将重点建设地标性综合商贸走廊、提升三岔河口地区商业发展层级,聚焦空铁联运打造都市消费新品牌。利用天津西站空铁联运交通枢纽优势,吸引外部消费,提升消费能级,探索发展免税购物,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带动核心商务区免税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