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红桥河畔,
水中有鱼、岸边有草、水面有鸭、空中有鸟,
好一幅万物争荣的生态画卷,
潺潺流水徜徉都市间犹如一条条湛蓝丝带,
点缀在日新月异的津城之中。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4/00604202496_c581a227.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4/00604202497_81865388.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4/00604202498_59a9da07.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4/00604202499_2b346a04.png)
三岔河口“津卫摇篮”,
红桥区因河而生、依河而兴,
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等流经此地。
其中,
子牙河穿城而过,
将红桥区分为南北两片,
是哺育和见证城市发展变化的生命之河,
作为区名称由来的“大红桥”就坐落于此。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5/00604202500_86902426.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5/00604202501_032bfc8b.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
红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投资约2400万元完成408处雨污混接点改造,
筹措近15亿元资金,
实施“渔村”搬迁改造工程,
彻底根除了河岸污水直排等面源污染难题,
极大地改善了周边水生态环境。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2_17322594.png)
在“渔村”原址,
红桥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公园—
子牙河滨河公园,
利用拆迁渣土回填再造假山,
栽植了水生鸢尾、紫穗槐等植物三万平方米约千余株,
全面融入“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理念,
确保污水无外溢、初期雨水不入河,
为群众打造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城市水生态空间。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3_b69a4394.png)
为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红桥区协调市区各部门加强生态调水力度,
每年生态补水量600~5000万立方米,
通过引滦、引江双水源实施常态化生态补水及水体循环。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4_03900eaa.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5_425d3d9a.png)
时至今日,
仅子牙河各类水生植物覆盖率便达到80%以上,
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构建的水下森林系统,
为各类水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多年不见的野鸭等水鸟也飞回运河,
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6_f5677aae.png)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7_f0b47808.png)
如今的红桥生态环境欣欣向荣,
城市发展蒸蒸日上,
“三河五岸”的优美景象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分项”,
不断为区域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http://pic.app2020.tjyun.com/006/042/026/00604202688_38a930c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