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
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始创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张兰、郭八夫妇经营的“张记煎饼铺”,至今传承八代。
据传清乾隆皇帝南巡,回京途经天津三岔河口,上岸逛街赏景,来到西北角西大湾子张记煎饼铺前,突发兴致,要吃煎饼卷大葱。皇上一时吃得太急犯噎,随即向掌柜要了一碗汤。情急之下,郭八忙将煎饼撕碎放在碗里,淋上香油、盐和香菜,用开水冲了一碗汤恭敬端上。乾隆帝一边吃,一边问这汤为何名?张妻以为皇上问她叫什么名字,随口说“郭八”。皇上说“锅巴倒也合理,锅上的嘎巴嘛,只是叫汤不十分合理,再加一个‘菜’字”,于是赐名“锅巴菜”。转天皇上差人乾隆差人送赏银时官差曾高声喊道:“你的大福来了!”张兰、郭八夫妇遂以“大福来”代替张记字号,改煎饼铺为锅巴菜铺。
大福来锅巴菜煎饼薄厚均匀,配料独特,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制卤料用香菜根炝锅;二是制卤料有大、小卤工艺;三是小料中有卤香干片。如今,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已形成统一标准,基本保持了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成品五彩缤纷,多味混合,香气扑鼻,味美适口,营养丰富。
2009年12月23日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