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天津  经济  微视  网络法治  文化  热点  政情  Hello Tianjin  体育  娱乐  荐读  工作室
炫闻  乐活  财经  教育  科技  文旅  健康  时尚  房地产
+更多
 

【红心习理•理论及时语】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红桥区融媒体中心  2023/08/24


  学习达人们,新一期“理论及时语”来啦!快来一起学习吧!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本期“理论及时语”梳理《人民日报》推出的系列评论文章,与大家一道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凝心聚力。

图片

  【权威解读】

  用好政策空间 找准发力方向(评论员观察)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①

  周人杰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2日 第05版)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围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乘势而上,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读懂上半年经济恢复向好、开局良好的成绩单,就要读懂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的实践逻辑。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各地发行专项债券21721亿元,支持建设实施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受风雨而韧性依旧、潜力巨大、活力不减,充分证明了宏观调控方向是正确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笃定信心、稳中求进,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认识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上半年,我们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长期大势,坚持底线思维,打好政策“组合拳”,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我们要抓住宝贵的年中时间窗口,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一方面用好政策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找准发力方向,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考验之中强筋骨,风雨过后见彩虹。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调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好,中国经济大船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高远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以调控精准发力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评论员观察)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②

  邹 翔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4日 第05版)

  在创造新需求的同时激发出更大消费潜力,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来优化投资环境、释放投资活力,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时之举、顺时之策

  暑期来临,人们真切感受到国内消费市场的活力和动能。截至8月1日,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30亿元。7月1日至8月31日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6亿人次;某旅游平台上,暑期前两周出行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35%……活力十足的暑期文旅消费,正是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的生动体现。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市场销售增势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2%和6%。有效激活的国内大市场,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助推器”“稳定剂”作用。

  也要看到,尽管内需总体回暖,但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仍不容忽视。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国内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之一,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科学把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现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关键是要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消费,对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作用;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有着关键作用。看上半年经济的成绩单,既有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也有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4%;既有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1.6%、46.3%,也有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2%。不难看出,无论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无论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还是支持技术更新迭代,扩大内需都有空间、有必要。

  在直面问题中舒展答卷,要凝聚促消费、扩内需的强大合力;在闯关夺隘中开拓新局,需激发稳投资、见实效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消费是最终需求,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另一方面,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供需两方面共同发力,更好推动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方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支撑。

  辩证看,发展前景光明;务实干,信心日益汇聚。在江苏省,着眼“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占比不断提升。在四川省,成都市春熙路上穿梭的“火锅巴士”,吸引了一批批消费者品当地美食、享文化大餐。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在创造新需求的同时激发出更大消费潜力,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来优化投资环境、释放投资活力,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时之举、顺时之策,更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抉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持续推动家电下乡,优化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近期,多部门陆续出台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措施。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就能够持续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评论员观察)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③

  周珊珊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08日 第05版)

  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海河之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最新一期“灯塔工厂”名单,我国“灯塔工厂”增至50座,排名全球第一。东海之畔,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从“静态建造”转向“动态调试”,距离交付市场、投入运营更近一步。岭南大地,伴随着一辆纯电动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创新引领、转型提质,产业升级厚积薄发、成效明显,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保持扩张,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产业发展基础继续稳固;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1%、17.9%、10.1%,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一组组数据,直观呈现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步伐,真切展示出产业优化升级的信心和底气、韧性和潜力。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继续大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丰沛。

  企业因“新”而活,产业因“新”而变,经济因“新”而进。在长沙市三一重卡超级工厂,22万平方米厂房内只有110名工作人员,信息化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10倍。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车间,机器人、无人搬运车、红外检测等自动化设备忙碌运行,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1台发动机。突破一批“顶天”又“立地”的关键技术,众多企业向着“高质”又“高效”努力。最新数据显示,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我国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就能把握发展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更好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关键核心技术决不能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不少瓶颈短板。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一方面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既提升制造业这一实体经济主体的竞争力,又善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做好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大文章;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今天的中国,1分钟时间里,110片柔性显示屏在成都生产,45台冰箱、50台洗衣机、64台空调在合肥出厂,360吨货物经武汉阳逻港运送至38个国家……每一分钟的蓬勃活力,折射出我国产业体系的基础优势。既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建设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就一定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评论员观察)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④

  崔 妍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09日 第05版)

  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中,6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比5月上升0.2点,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态势,且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改革开放蹄疾步稳,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市场活力有效释放,有力促进了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发展压力依然较大,应对国内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在北京、上海等7地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11条措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助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初的广交会上,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在12个专业展区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占73%。开放的大市场为各国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能持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今年以来,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从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到加快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我们要增实力,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优环境,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强交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直面问题与挑战,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真正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就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巨轮往来频繁,集卡川流不息;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充分发挥特许政策优势,加速汇聚国际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政策精准直达,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闯”的精神应对挑战,以“创”的劲头点燃热情,以“干”的作风开拓新局,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基础就能不断稳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生动力就能不断激活。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评论员观察)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⑤

  张 凡《人民日报》(2023年08月10日 第05版)

  “种植牙降价了!”4月20日起,种植牙集采价格落地,“种牙”费用下降明显。在全国各地,不少患者“瞄着这个日子”到医院进行治疗,享受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今年以来,从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执行,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明确;到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上调,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妥推进;再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一项项彰显温度的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勾勒出一幅高品质生活的民生画卷。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9%、8.5%,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惠及居民742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5.4%和7.8%。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就业基本盘总体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同时要看到,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仍需通盘考虑、持续加力。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加大对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强化对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的结对帮扶,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建设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基础上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举措、发力权益保障,才能实现人们对“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事项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也要统筹兼顾,久久为功;既要立足当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把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我们才能更好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国家政策好,不愁没钱挣。”河南省桐柏县脱贫户李修钦,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承包荒山种植茶叶,去年收入4万多元。“这份职业让我的生活有保障,也给了我梦想和责任。”安徽省太湖县扎根山区小学5年多的老师徐学平心里很踏实,他和在县城任教的妻子每月工资合计1万多元。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改革发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我们就一定能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新答卷。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海关总署: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开展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山西通报沧榆高速“8·23”道路交通事故:5人死亡 3人重伤
专家:普里戈任之死已无碍俄乌战局,或在非洲引发剧变
俄媒:普京从库尔斯克返回莫斯科,警车护送
 
天津这辆铛铛车变身咖啡店 走红网络
Citywalk成年轻人新宠!在天津这样walk
大爱!天津这对夫妇30年义务赡养14位孤寡老人
天津“00后”陪诊师:做患者的陌生“家人”
 
离洪水最近的“90后”村支书
处暑节气 水稻加强田间管护
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已落户13个重点项目
服务天开园核心区 养老配套设施陆续投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177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