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分,处处蝉鸣,一颗想要休闲放松的心更是跃跃欲试。
若问周末在天津周边的游玩项目,位于静海的“天然氧吧”——天津光合谷旅游度假区一定能占一席之地。
今年6月,毗邻光合谷的天津火烈鸟港湾酒店正式开业。独具一格的地理位置,填补了中国北方沉浸式亲子度假酒店的空白,也为天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了不少色彩。

漫步中庭湖景小径,纯净的氧气盥洗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在独有的火烈鸟生态区,游客能以360°的观赏视角将美景尽收眼底。
满怀好奇之心的孩子们在自然博物馆上一堂自然课,在团泊湿地寻找“宝藏”,在湖畔观鸟,在PM2.5仅18的曼妙环境中学习自然知识……他们解放了繁琐的束缚,尽情享受着假期的美好。
“我们会以高质量的服务标准为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市民提供最舒适的体验,全力打造静海旅游新地标。”天津火烈鸟港湾酒店执行总经理高鹏说。
近年来,凭借着团泊湖的自然资源优势,静海区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天津光合谷旅游度假区在天津旅游市场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静海服务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而天津火烈鸟港湾酒店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全区文旅事业的整体水平,为静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静海区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69亿元,同比增长58%,以文化旅游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
天津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京津冀老百姓的“菜篮子”。

每天凌晨,是海吉星最热闹的时刻,供货商、经销商在这里交易,各类农副产品在这里中转集散、销往各地。
记者了解到,高峰期会有200多家本地农户在市场售卖。一头连接生产基地,一头连接销售终端,是海吉星能够挑起重担的“密钥”。为了把这个“菜篮子”托得更稳,海吉星向农村基地延伸产业链,开通了聊城——天津海吉星优质农产品物流专线,山东冠县黄瓜、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御今尚品有机香菇等新鲜菜品通过专线直达园区进行分销。
目前,园区内蔬菜日均交易量近4000吨,高峰期突破了6000吨,经营范围辐射天津市及周边200公里,占据天津市6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了天津市最大的蔬菜一级批发市场。
经过上半年的积淀,7月20日,成为了天津海吉星的“大日子”——海吉星城市集配中心一期正式揭牌运营。
这正是在新流通格局下的转型抉择。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畅通流通渠道,海吉星将城市集配功能建设放到了重要战略位置。目前,园区内近30家城市集配商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美团、京东、河马等大型电商平台以及各大商超、学校、食堂供货为主的城配体系。
“还有一件喜事,就是南非西柚进驻海吉星进行分销了!”天津海吉星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在静海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27000吨南非西柚陆续到港,以“绿色通道”先行示范和“港口直提”模式在天津海吉星分销,成为南非西柚首次在天津港通关、首次“港口直提”在华北区域分销的范例。柚子虽小,意义重大,南非西柚的进驻不仅优化了进口水果贸易流通供应链,更让老百姓吃上了质优价廉的进口水果,在进口水果行业产生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年上半年,天津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交易量76.4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幅31.4%;交易额388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幅37%,每个数字都扎扎实实证明了天津海吉星挑稳了这条“稳价保供 保障民生”的“担子”。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诸多困境,上半年静海经济运行却有质量、有活力、有温度……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传统行业恢复有力。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静海服务业复苏态势良好。批发零售业快速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092.4亿元,同比增长31.9%;消费市场快速增长,限额以上社零额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33%,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势头不减,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体店零售额明显回升,实现社零额0.71亿元,同比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4.9%;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服务业均实现恢复性增长……最新出炉的一个个数据,清晰勾勒出“稳中加固、健康向好”的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疫情防控进一步巩固和经济发展形势的持续向好,静海服务业表现活跃,旅游、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发展提速,拉动内需成效明显,正在推动经济持续回暖。
转载需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记者:李瑶 摄影:马旭 编辑:李坦峰 责任编辑: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