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工作室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 云上静海 >> 要闻

健康驿站丨秋凉伤人于无形!白露过后,这三处最怕冻!小心疾病不请自来


  2021/09/13


  秋天到了,是否秋冻又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确,适当的秋冻有益身心。

  尤其是在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此时做耐寒锻炼,一方面体感适宜,另一方面还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

  不过,秋冻也是有讲究的——

  三类人不能冻

  1.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

  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

  如果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就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应“秋冻”。

  2.胃肠病患者

  中医认为,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多症并发,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

  所以若遇气温骤降,还是应及时添加衣物,不能过分“秋冻”。

  3.慢性肺病患者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体质较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就会造成气管、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除此之外,关节病患者也不宜“秋冻”,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有受凉受寒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

  三个部位不能冻

  众所周知,“秋冻”的目的是让皮肤接受外界气温的“捶打”与“锻炼”,而不是为了让其受到伤害。

  因此,掌握尺度很重要——专家指出,“秋冻”虽然符合养生之道,但是“秋冻”无论冻哪儿,都不要冻着头、脚和肚脐。

  1.肚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却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

  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2.

  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如果受寒,体内阳气有较大程度的散失。

  心脑血管病人、四肢不温的人、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

  3.

  白露过后,我们的凉鞋最好要收起来了,尤其是在早晚之时,要避免脚部受寒。

  因为,脚部分布着人体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秋季防寒“4不做”

  1.不洗冷水澡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

  2.不做剧烈运动

  秋季是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切莫剧烈运动,最好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谨防汗出后受凉。

  3.不做熬夜之人

  入秋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至少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则不能少于6小时。

  4.不要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由静海区疾控中心供稿

  END

  制作:马也

  责任编辑:郭媛媛

  监制:宋琨

多次取消招生资格后仍违规办学,国务院督查组通报
新疆喀什:全力保障水、电、暖、气、油正常供应
俄外交部呼吁纳卡冲突各方保持克制、实现停火
欧盟: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和欧盟经济分别萎缩7.8%和7.4%
单日上涨605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
韩国艺人违规接触熊猫幼崽惹怒网友 大熊猫到底能不能摸
洋葱式or粽子式?全国花式穿衣地图来了
 
【津云镜头】交通安全记心间
剧场舞台再现白家跌宕传奇 话剧版《大宅门》登陆津城
【津城图事】乡村里的“板凳课堂”
旅美大熊猫“美香”所生雄性幼崽命名“小奇迹”
 
吴尊友谈冬季如何减少聚集性疫情:一定要戴口罩
听!2020年度声音盘点
【津云微视】《大家说理》:走向历史深处——雄赳赳 气昂昂 前进!
央视采访:丁真如何看待自己走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