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海区蔡公庄镇幸福村,刚一上班,村“两委”工作人员就拿着工具出发巡河。眼前的乡村美景图正是村委会和村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路净了,水清了,村民茶余饭后有地方去了。如今的幸福村,全面开启“美颜”模式,村如其名,幸福感满满。

幸福村虽然是个户籍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庄,但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动力却一点也不含糊。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村坑塘治理工作,把农村坑塘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硬指标”列入目标管理,围绕提前谋划、综合施治、建立长效机制“三个关键”,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绚丽画卷。
此前,位于幸福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静王路东侧的幸福村一号坑,由于年代久远,淤泥较多,坑塘周边常有生活垃圾倾倒,村民意见不断。为此,村“两委”坚持把解决群众诉求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措施,在镇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幸福村一号坑纳入蔡公庄镇景观坑塘治理项目,先后投入60余万元,对坑塘周边垃圾、坑内淤泥进行清理,同时疏浚周边水渠,引入活水,并设置观景平台,彻底改善了幸福村一号坑的生态环境。
“几年的时间,村里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坑塘变成了景观,早晚出来溜溜弯儿,心里别提多舒坦了。”70岁的边洪臣是土生土长的幸福村人,说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老人满脸喜悦。

为切实保障坑塘环境,幸福村“两委”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坚持每天巡查,发现村民乱倒垃圾等问题及时制止,对巡查中发现的零散垃圾及时清除,确保坑塘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为广大村民提供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活动场所。

幸福村“两委”委员班维利表示,相较于治理,维护更为关键。下一步,村里将形成长效机制,广泛宣传教育群众,提高保护坑塘、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切实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转载请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记者:靳巍巍 王晓坤 编辑:李坦峰 孙蒙蒙 责任编辑: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