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工作室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科普】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2022/02/18


  本文专家:

  孙雪琼,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硕士研究生

  罗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后

  本文审稿:林昕,厦门大学副教授

  蓝眼泪,光听名字就很浪漫。事实上,看到的人会觉得更浪漫。

  近日,蓝眼泪奇观再一次闪现于厦门人的视野,不少人纷纷来到海沧湾公园、海湾公园等厦门蓝眼泪的主要发生地打卡。

罕见!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有喜欢的朋友直接用手触碰,甚至想带回家。但是,蓝眼泪背后的真相却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

  蓝眼泪是什么,大海为何会流泪?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类海洋生物(如海萤和夜光藻等)发光现象。

  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夜光藻细胞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时,在夜晚就会因为扰动等刺激而发出盈盈蓝光。

  细胞密度越高,蓝光越强,这类蓝光会随着海浪此起彼伏,就像大海流出的眼泪,因此被称作“蓝眼泪”。

罕见!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来源:见水印

  此次厦门发现的蓝眼泪就是夜光藻发光造成的,夜光藻大量聚集时,在白天海面会呈现粉红色或红色,夜幕降临海水翻涌或轻拍暗礁时则会发出蓝色的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蓝眼泪。

  蓝眼泪为啥能发光?

  夜光藻是一种海洋甲藻,包括红色的异养型和绿色的混合营养型(体内有共生绿藻)。

  红色夜光藻分布广泛,在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海域均有发现,在厦门出现的即为红色夜光藻。

  相比之下,绿色夜光藻分布集中,主要出现在热带海域如阿拉伯海,泰国湾等地。

  这里红色和绿色夜光藻是用来区分夜光藻的不同生活方式(异养和混合营养型),而蓝色是夜光藻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激发出的生物荧光,是不同的概念。

罕见!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单个夜光藻细胞

  夜光藻的直径一般为 200 微米到 2 毫米不等,已经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称得上单细胞藻类中的“巨人”,在显微镜下则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圆润的身躯。

  在海洋里,它们的生长速度不算快,但是当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适宜时,也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起来,当达到足够的浓度时,便能产生蓝眼泪这一视觉盛宴。

  夜光藻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夜光藻细胞内具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受到外界扰动时会发生反应并放出蓝色荧光。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发光现象是转瞬即逝的,能够形成蓝眼泪的景象,靠的是无数细胞聚集的力量。但是,这种发光是需要耗能的,因此夜光藻并不能一直发光。

  可以将蓝眼泪带回家吗?

  形成蓝眼泪的藻细胞在聚集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可能感染人类。

  因此在观赏蓝眼泪时,不建议直接用裸露的肢体接触蓝眼泪,尤其是肢体有创口的朋友。

  蓝眼泪如此美丽,不少朋友就想把蓝眼泪带回家。

罕见!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但这可能行不通,夜光藻需要在适宜的水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而这些条件只有专业的实验室才能提供。

  如果从发生蓝眼泪的海域打点海水带回家,可能当晚还能看到点点蓝光,但 2-3 天后夜光藻就会死亡,也就无从看到蓝眼泪。

罕见!爆发级"蓝眼泪"刷屏!"蓝眼泪"到底是啥 究竟能不能用手摸?

  实验室培养夜光藻晃动时发出蓝光;江苏海洋大学姬南京老师供图

  蓝眼泪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吗?

  形成蓝眼泪的前提是夜光藻细胞聚集并达到一定密度,当密度达到每升海水中有3000个或以上夜光藻细胞时,蓝眼泪可以看作是一类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生态灾害),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水质量以及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因为在夜光藻赤潮消亡过程中,一方面,细胞大量死亡破裂会向水体中释放高浓度的铵盐等营养盐,造成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破坏水质。

  另一方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剧,会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鱼虾蟹贝糟了殃。

  有科学报道表明,夜光藻赤潮能造成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此外,在夜光藻暴发时期,可能堵塞核电站、海水净化厂等冷凝水进水口,造成社会生产危害。经检测,引发此次厦门蓝眼泪的夜光藻密度未达到赤潮级别。

  蓝眼泪现象席卷全球,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

  我们在欣赏其美丽且神奇一面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蓝眼泪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另一面。

  希望看到本文的你,可以识得蓝眼泪的真面目,对蓝眼泪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1] Harrison, P. J., Furuya, K., Glibert, P. M., Xu, J., Liu, H. B., et al. (201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scintillan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9(4), 807-831.[2] Gomes, H., Goes, J. I., Matondkar, S. P., Buskey, E. J., Basu, S., et al. (2014). Massive outbreaks of Noctiluca scintillans blooms in the Arabian Sea due to spread of hypox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5(1), 1-8.[3] 贺立燕, 宋秀贤, 於凡, 王凯, 宋书群, 俞志明. 2019. 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暴发特点及其监测防控技术. 海洋与湖沼, 50(3): 700-706.

来源:科普中国

多次取消招生资格后仍违规办学,国务院督查组通报
新疆喀什:全力保障水、电、暖、气、油正常供应
俄外交部呼吁纳卡冲突各方保持克制、实现停火
欧盟: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和欧盟经济分别萎缩7.8%和7.4%
单日上涨605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
韩国艺人违规接触熊猫幼崽惹怒网友 大熊猫到底能不能摸
洋葱式or粽子式?全国花式穿衣地图来了
 
【津云镜头】交通安全记心间
剧场舞台再现白家跌宕传奇 话剧版《大宅门》登陆津城
【津城图事】乡村里的“板凳课堂”
旅美大熊猫“美香”所生雄性幼崽命名“小奇迹”
 
吴尊友谈冬季如何减少聚集性疫情:一定要戴口罩
听!2020年度声音盘点
【津云微视】《大家说理》:走向历史深处——雄赳赳 气昂昂 前进!
央视采访:丁真如何看待自己走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