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最终的落脚点在服务百姓上。“我觉得为居民办实事儿,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腿跑出来的。”工作两年多来,华康街道湖岸栖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赵振洲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居民所需,在来回奔走中已磨坏了五双鞋。


一日,正在社区例行巡查的赵振洲被居民叫住,向他反映小区没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把电瓶带回家充电,不仅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在了解情况后,赵振洲和同事们积极入户走访、开展民情民意调查,在广泛征集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很快小区里就安装上了充电桩。“没想到这么快就安装了充电桩,给咱们社区工作人员点赞!”社区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随时拨打我的手机号就行。”在日常服务的过程中,赵振洲会经常接到社区居民的来电。
他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接电话的经历是接到居民宋爷爷的电话。“当时,老人家在电话里告诉我自己身体非常不适。在了解到情况后,我和同事们立即赶到,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附近诊所就诊,并通知了老人的子女。”当时老人的血压已经飙升至220mmHg,幸亏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康复后,宋爷爷在一次遛弯时碰到了奔走在社区里的赵振洲。他激动地握住了赵振洲的手,“没想到你能这么快赶到,谢谢你,真是救了我的命。”
“有困难打电话”是赵振洲对居民的一份承诺。他说:“在我们社区居住着不少老年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我们要把关怀和陪伴带到老人身边。”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你不怕吃苦吗?”每当有人问赵振洲这个问题,他总是笑着说,能为居民服务自己不怕吃苦。
用脚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走出来的不仅是步数,还有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的熟悉。有哪些特殊家庭、孤寡老人生活情况怎么样……要想为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了解、掌握每一个环节。疫情期间,赵振洲和同事们一起“住”在了社区,连续数日没有回家。大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从走访摸排返乡人员到统计数据、核实信息,用坚守换来了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社区之事无小事,迎难而上冲在前。赵振洲常说,能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有成就感。“在工作中,赵振洲是一个积极乐观、努力热心的人。这种精神也鼓舞着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社区里每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华康街道湖岸栖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孙春华说。
来源:静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