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静海,有这样一家特殊的“银行”,居民存进去的“本金”是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收获的“利息”则是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日用品。
2022年年初,团泊镇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在静海区委宣传部及团泊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率先建立起“积分银行”,推出志愿者服务积分激励制度,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大早,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居民赵焕如便手拿红皮“存折”,来到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银行”,用“存折”里的236积分兑换了不锈钢壶、洗菜盆等生活用品。一段时间以来,赵焕如参与了入户宣传慰问、联欢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存折”上也清晰记录着每笔“交易”及相应积分。
“本来参加志愿服务就是无私奉献,不图什么回报,但是现在社区把我们每次志愿服务都算成积分,并且还能兑换一些奖品,大伙儿都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也激励着我们把今后的志愿服务做得更好。”赵焕如说。

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飞地”,自2021年3月成立居委会之日起,工作人员就结合社区距离城区较远、居民中退休老人较多、文化层次较高等特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愉悦放松身心。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志愿服务管理,2021年底,团泊镇相关领导专程带领各村(社区)书记赴津南区八里台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今年年初,结合镇域实际,团泊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开展“积分银行”试行工作。“积分银行”一共有6大类10条计分标准,涉及卫生清洁、文明习惯、传统美德、遵纪守法等方方面面。按照银行管理理念,社区将志愿者日常参与的入户走访、学习宣讲、公益服务等活动细化为固定积分,推行“积分兑换奖品”模式,让志愿者的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有“回音”。同时,以个人为单位开设“积分银行存折”,标注每名志愿者的活动记录和积分兑换等信息。


“积分银行”的建立,进一步点燃了志愿者的热情。志愿者自发新组建了电器维修、医疗保健、文艺表演、入户慰问、书法创作、缝纫服务、体育活动7支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献计出力。
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倩倩说:“这段时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志愿者队伍也在逐渐壮大。接下来,我们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的创文创卫、疫情防控、基层党建等活动中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积分银行”注册人员达27人,年纪最大的已经84岁,累计积分2869分。团泊镇以团泊洼生活基地社区为试点建设“积分银行”,为志愿服务搭建了更加高效、规范的平台,对于提升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热情、规范志愿服务管理、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让志愿服务精神在社区、志愿者、群众之间点点相连、由点及面、面面俱到,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目标,让每一名志愿者都能主动为建设幸福团泊、文明静海贡献力量。”团泊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薛艳昭表示。
来源:静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