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即开局,全力拼经济。新年伊始,静海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捷报频传,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战“开门红”,助力静海经济稳健前行。
冬日的团泊湖,碧波微澜,苇荡飒飒。团泊湖畔,约38.55平方公里的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一个又一个大健康项目拔地而起。
走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现场,车辆往来穿梭,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项目竣工在即。
项目所在的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是天津市“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包含4个子项目,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医学中心和天津校区3个子项目均在静海区扎根,总规划用地超2000亩,总投资超100亿元。
作为天津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打造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的落成,将助力示范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地,在天津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建设顶尖医疗服务的“核心圈”。
近年来,静海紧盯“大健康”,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了大批高质量产业要素资源聚合,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释放出更大“能量”,打造了闪亮耀眼的新地标。
如今,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静海;津静市域(郊)铁路加快建设,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国字号”医疗机构强势加盟,医养康养模式科学整合,构建中西医“双航母”医疗集群……静海跑出大健康产业的新动能、新活力,高高托起“大健康”这个朝阳产业。
冬日,寒风挡不住干事创业的激情。在位于子牙经开区高新产业园的八方电气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运转声、敲击声、调度设备的口令声此起彼伏。“照目前进度看,预计我们2023年三季度前就能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年产高速轮毂电机55万台,传统电动车直驱一体轮电机330万台。”八方(天津)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项目部部长张忠荀介绍。
八方电气项目周边,聚集着爱玛、捷安特、富士达等龙头企业。项目建成后,将与爱玛、捷安特等上下游电动车企业的联动效应,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为静海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不只是‘拿地即开工’,各个部门的‘保姆式’服务让项目预期进度提前了几次。”施工现场,张忠荀满心欢喜。
4月28日土地摘牌、4月29日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并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使张忠荀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静海效率”。
2022年,静海区新出台《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为123个项目进行了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推动94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区副处级以上干部实行“三级包联”制度,组建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总共包联企业1151家,解决各类难题396个。
一个个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从开工到投产,见证了静海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的决心与执行力。通过政府代办、超前服务、并联审批、以函代证、承诺制等举措,静海跑出“拿地即开工”“完工即竣工”的“加速度”。
龙头项目是牵引,牵引更多优质项目不断向静海聚集;营商环境是载体,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聚焦静海,在静海驻足扎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静海,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正一步步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023年,静海将以中西医“双航母”大健康产业创新集群为重点,进一步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赶前抓早”开好局,铆足干劲抢先机,不惧攻坚多险阻,唯有奋进正当时。全区上下正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展现静海之为。
来源:静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