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2年度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城市书吧阅读新空间评选活动经过征集申报、初评、复核、网络评选、综合评选、公示等评选流程,共评选出“2022年度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9家,其中,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街农家书屋、静海区陈官屯镇小钓台村农家书屋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示范农家书屋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赋能作用。
近年来,静海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结合群众需要持续完善为民服务意识,让农家书屋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乡村振兴求知热 农家书屋“淘宝”忙
“趁着冬闲时节到农家书屋看看书、充充电,很好。”连日来,大邱庄镇津美街的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到农家书屋内,翻阅着自己需要的书籍,到处书香弥漫,气氛温馨。
3169册图书、16种报刊;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一支五人志愿服务队;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不少于7小时;图书财产管理制度、借阅登记制度清晰完善……走进大邱庄镇津美街农家书屋,第一感觉像是到了一家小型图书馆。
“这里的书籍种类很多,现在只要有空闲,乡亲们都会来这里看书学习。”津美街图书室管理员马德静介绍,“我们会为蔬菜种植、林果种植、农业种植、农机服务合作社人员推荐科技生产类读物,为企业职工推荐岗位技术类读物,为妇女儿童等推荐儿童教育类读物,为中老年推荐医疗保健养生类读物。”
为满足村民的借阅需求,马德静还建立了读者微信群。调查数据显示,读者群人数达到津美街全村人口15%以上,图书借阅率达到30%以上,读者对书屋的满意率超过95%。
“有些村民白天上班,下班后怕书屋关门了没法借书,微信群开通之后就方便多了。”马德静说。
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津美街农家书屋成了大家学习“充电”、增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文化阵地,结合村庄实际,津美街农家书屋还增添了许多关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方面内容的书籍。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主题阅读、读书征文、知识讲座、科技培训、文化交流等读书学习活动,‘两委’成员带头,党员、共青团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让农家书屋成为人们休闲时候的好去处。”津美街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杜连峰表示,“大家立足津美街实际,通过全民阅读,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将书中知识用于实践,坚定不移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既有书香又有烟火气 打造“农家书屋+”模式
自陈官屯镇小钓台村农家书屋投入使用以来,村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村里的党员、群众常常围坐一起,品读党史故事、重温百年历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村的农家书屋既有书香气也有烟火气,闲暇之余读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小钓台村村民蔡印华说。
去年以来,小钓台村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了“农家书屋+党建” “农家书屋+大讲堂” “农家书屋+乡村振兴”的书屋模式,切实让农家书屋“动起来”。与此同时,小钓台村将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充分将本地红色资源融入其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主题阅读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切实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当前,陈官屯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的运行模式,全镇24个村、街实现了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让村民切实享受到文化惠农的成果。“依托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我们镇依托农家书屋阵地来延伸服务,积极举办农民书画、读书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构建农民自学互教体系,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黄金屋’,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陈官屯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刘子钰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静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