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双口镇坚持“红色河头、绿色双口”发展思路,聚焦党建引领、狠抓载体创新,以“党课开讲啦”活动为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讲党课、学党课热情,推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聚焦“讲什么”
在谋划设计上求突破
01
,实现更为安全的发
突出核心主题,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穿全程,不断提高党员“政治三力”。



优化党课内容,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安幸生烈士故居红色阵地作用,通过烈士后人讲述、观看影像资料、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确定选题,以小切口诠释大道理、以小故事阐明大理论,引导党员自觉投身双口发展实践。

广泛征求意见,拓宽创作思路。做实“我为群众办事实”实践活动,主动问需问计,开设“微党课”专栏,让群众“点单”,党组织“接单”。由党建办牵头,联合网信、团委、妇联等部门,成立“党课开讲啦”策划专班,定期开展选题策划会,发散创新思维,广泛搜集各领域题材,提炼精品党课内容。
聚焦“怎么讲”
在创新形式上求突破
02
,实现更为安全的发
创新教学模式,贴近基层实际。打破“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观摩式、体验式、互动式党课,将党课从会议室搬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小区庭院等场所,围绕党史历程、身边榜样、学习心得等内容开展学习交流,调动党员学习热情。中河头村把课堂设在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西北乡农民支部旧址,前堡村开设美丽庭院党课,后堡村举办楼门口党课,由“室内讲”变“户外学”,为党课“提纯增鲜”。

丰富载体平台,课程走上云端。引进国家行政学院“红色联创”项目,通过网络视频、情景模拟、VR视频等方式,丰富党课学习形式和平台资源。依托“微双口”及各村微信公众号,开通线上“网课”,推动“党课开讲啦”活动扩大覆盖率,有效破解基层党课供应不足、形式单一,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老党员组织难、学习难等问题。

融入艺术元素,凝聚人气热度。依托红色河头建设,把安幸生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融入到定向拓展体验、沉浸式情景剧、红色舞台剧等课程之中,天津外院马克思学院思政课老师在安幸生烈士故居大槐树下授课,让党员身临其境地参与体会,来感受特定历史场景,从而增强党课吸引力和感染力。
聚焦“谁来讲”
在提升实效上求突破
03
,实现更为安全的发
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带头讲。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四个走遍”要求,围绕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立足分管部门分管领域工作实际,为所在支部、所包村党员讲党课。镇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七一”前夕,带头为各村书记和机关党员讲授党课,认真传达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履职尽责,支部书记主动讲。引导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头雁效应”,紧密结合实际,采取胡同讲堂、庭院课堂、入户授课等形式,讲授身边案例、宣传先进典型、对比发展变化,以“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党课宣讲。

互学互促,支部党员人人讲。积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农民党员等开设“微党课”,增进思想共识、汇聚干事合力。前丁庄村开设“翻转课堂”,让普通党员轮流上讲台讲感受、讲体会,激发党员学理论、建箴言的积极性;线河一村探索“党建+思政”模式,以理论宣讲为切入点,不断扩大“党建+”服务辐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