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越来越多,今年仓储规模还要扩大一些,我想再加一组龙门吊……”2月刚过,张强就接到了几个同行的电话,咨询租赁钢材仓库的事宜,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仓库管理的账本,他谋划着进一步的发展。
49岁的张强在天津经营着一家钢铁贸易公司,拥有一个占地30亩的钢材仓储基地。2006年前后,他因为不放心小脑萎缩的母亲在家,带着病母一起出去见客户谈生意,登上了“中国好人榜”,被央视评为“最美中国人”,并两次获得“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

张强在工作中
十几年过去,如今,凭借着诚信,他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带着将温暖传递下去的期盼,公益也越做越多。
陌生城市陌生人 记住温暖
张强是河北省沧州青县打虎庄村人,个头不高,金属框架的近视镜后面,是一张笑起来厚道、真诚的脸。
1990年,伴着大街小巷《亚洲雄风》的旋律,张强跟随远亲来到了天津。十七八岁的孩子可选择的工作有限,为了多赚一点钱,他决定去运输公司扛水泥。100斤一袋的水泥,看着不大,可扛在他瘦小的身上却如千斤,几辆十多吨的卡车,只有三四个工人一起装卸,他常常累得起不了床。
但对一座城市最初又最深的记忆,往往来自一件温暖的小事。有一次在一家仓库扛水泥的时候,他想上厕所,正准备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解手时,遭到一位天津伯伯的大声呵斥。“他是那个仓库的管理员,我还没解手呢,就被他带去了办公室。”张强的心里有些害怕,可没想到,到了办公室,伯伯马上变了脸,心疼地让他坐下,说歇一会儿,不然身体扛不住。
30多年里,他每次跟身边的朋友说起那位伯伯,总会眼眶湿润,装卸是计件工资,休息就没有收入,但这事儿让张强心里却暖暖的,“背井离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人送来的关心特别珍贵。我心里就想,天津人真好,太善良了。”
一年后,张强从天津回到老家,在造纸厂打过工,卖过布头、汽水,弹过棉花,收过废品,但都只是维持生计。
“我爱人的村里有很多钢厂,1999年我就去钢厂跑业务了。”钢铁的销售与其他行业有一定的区别,钢厂和工地之间的交易有贸易公司进行对接,所以张强的任务是需要说服贸易公司从自家钢厂采购钢材。
张强不是一个能说的人,但他执着,盯住了什么事儿就直愣愣地咬住不放,所以走南闯北的第一年,他拿下的业务总额,在厂里的业务员中,就排进了前三名。
随着2003年钢厂的销售改革,他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爱人也辞掉了工作回来帮忙。村里的钢铁贸易公司有很多,但他们的夫妻店,不到3年就站到了第一梯队。张强决定从村里“走出去”,在选择落脚点的时候,他再一次想到了曾给过自己温暖的那座城市——天津。
带着业务和员工 扎根天津
“天津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但钢材现货交易量大,电子交易也很活跃,去南方北方的交通都很便利,还有港口。”揣着这样的想法,2006年,张强带着业务和员工,来到了天津,在北辰区成立了天津豪博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张强
经营企业,张强的第一个准则就是诚信。
有一年,滨海新区的一个客户来张强的公司调货,总共三车。但对方公司的冯经理带的钱不够,差了1.5万元,他不好意思地向张强提出先拉货的请求,张强主动让对方先拉走了货。当天,冯经理让司机捎回了1万元,第三天,他又给张强转账了1.5万元。张强打电话给对方,对方却一直说没错,张强坚持把多余的货款退了回去,“其实是她爱人记错了,通过这个事儿,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这些年,凭借着口碑和人品,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找到张强,他的公司也参与到了很多高铁、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
去年6月,张强和员工在济南莱芜北站的前广场上留下了一张合影,这是2022年他们完结的最大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2021年接到客户电话的时候,合同还没签呢,挂了电话,我们的钢材就开始往那边运。”张强笑着说,“价值9000多万元的钢材,我四处筹措,才垫付上货款。完成这个项目之后,客户一直感谢我们。”

张强在他的钢铁仓储基地
钢铁贸易,仓储是个重要环节,最近几年,为了解决自己的钢铁存储问题,张强租了块30亩的土地,建起了自己的钢铁仓储基地,“最好的时候,包括钢铁贸易和仓储,公司年营业额能达到10多亿元。”张强说,因为钢铁行业成本高、利润低,所以这个看似庞大的数据,在民营钢铁贸易公司中,并不是最多的,但他却很满足,“我是农村孩子,以前可想不到,现在能安家天津,有房有车,生活富裕又幸福。”
去年,天津市商务局制定了《天津市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2-2025)》,《方案》中提及,要推动钢材五金能级提升,依托现有钢材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和商务楼宇,培育一批钢材贸易领军企业,打造一批钢材贸易总部基地。
这个消息让张强振奋,“天津的营商环境不错,作为企业,我们也不能辜负时代和政策,要努力才行……今年,我有信心在稳步发展中能更上一层楼。”
带着病母谈生意 传递美好
这些年,张强的钢铁贸易做得风生水起,但与很多生意人不同,采访中,他谈及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生意经,而是母亲和公益,这些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存在。

张强和母亲
2003年,张强的母亲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常犯糊涂,不知冷热,最严重时大小便失禁,连家门都不认,喊孙子叫“兄弟”,“那时候,她只认识我,请保姆照顾我也不放心,一些不太远的地方,我就会开车带着她,有时下车我就背着她,跟我一起去谈生意。”
那些年,母亲清醒时会愧疚地对张强说:“带着你这个傻娘出去,你也没脸面啊!”但张强从不这样想,有母亲在身边,他感到踏实、安心。
起初,客户们也会觉得诧异,但听说了他家的情况后,都会肃然起敬,而且更加信任他。有一次,在河北省谈生意,核对完细节后,对方毫不犹疑地签了合同。放下笔,客户笑着跟他说,看他这么孝顺,跟他做生意,自己很放心。
2006年前后,张强带着病母跑业务的事儿被媒体争相报道,他也因此登上了“中国好人榜”,被央视评为“最美中国人”,并两次获得“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孝敬父母,张强获得了很多认可

张强获得“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
站在公众视野中,也有人提出质疑,觉得他利用母亲作秀,张强也不多解释,每次都只能无奈地摇头,“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老娘跟我奔波,希望她在家安享晚年。2020年5月,我老娘走了,能够一直照顾在她身边,我觉得很幸福,也没什么遗憾了。”
一路走来,张强身边总会有贵人帮助,感受过被人帮助的感动,他也常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做公益,是从他钢材生意刚有起色那两年就开始的。连续20多年资助打虎庄村小,为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学生;连续十来年的凌晨,沿着北辰区的街路,为正在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送热乎乎的豆浆;每个月都要去敬老院,送去老人们需要的东西,陪老人们说话聊天……

张强(右一)为环卫工人送豆浆
这些年,给多少人送去了温暖,他已经数不清了,但打虎庄村小一名6年级学生给他写的信,他始终记得,“那个孩子在信里说,他很感谢我,有一天他有能力了,也会像我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张强欣慰地笑着说。